索引号: | 014289132/2023-00509 | 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通知 | ||
发布机构: | 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灌政办〔2023〕56号 | ||
成文日期: | 2023-09-12 | 发布日期: | 2023-09-12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县政府办公室澳门皇家赌场:印发《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各有关单位:
《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十七届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澳门皇家赌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苏政办发〔2022〕2号)和《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连政办发〔2022〕74号)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全县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结合皇家赌场网址_澳门皇家赌场-app官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灌云县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建设新时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二、建设目标
立足灌云县发展实际,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构建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源头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管理体系,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等数据统计制度,深化生活垃圾精细分类,补齐固体废物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增强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保障能力。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形成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特色亮点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固废管理政策
1、高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建立由灌云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 工程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无废办”),设在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中进行实体化运行,统筹“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协作调度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协同推进。
2、完善固废管理相关制度设计。对照省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结合灌云县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特点、经济技术基础等,加快推进其他固体废物领域专项规范性文件或专项规划,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固体废物统计制度,探索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统计工作。
3、充分融合相关领域重点工作。围绕融合建设目标,融合工业绿色发展、碳达峰专项行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农业种养循环、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试点经验以及建设目标、重大规划,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碳减排核算体系。加强与县级相关规划方案重点任务、考核指标的衔接,统筹推进,协作发展。
(二)建立工业固废收处体系,筑牢综合利用处置能力
4、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园区。加强产业集群源头减量化、生产循环化、末端资源化的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工厂、无废工厂”等多种形式建设活动,健全完善企业内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县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大型矿山90%,中型矿山90%,小型矿山60%以上。
5、健全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体系。开展灌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单位摸底排查,形成灌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础信息清单》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单位监管源清单》,并实现动态更新。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回收网点设置,建立布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购有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形成能力充足、运转规范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处置体系。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整治。对产生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一厂一策”原则,分类制定整治方案,逐年减少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存总量。
6、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创新梯级、循环利用模式,在产品质量与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及对原辅料品级的不同要求,鼓励实行梯级利用和交换使用,推动高值固体废物、水、气、电、热等物质在企业内、企业间循环利用。对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等产量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鼓励就近建材化利用。推动企业间建立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渠道,促进产废企业之间、产废企业与废物利用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易)利用。
7、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产生、转运和利用处置环节的电子台账管理,督促企业及时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的申报登记工作。建立多领域多主体长效协作机制。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重点环境管理风险物质的风险源为重点,建立健全固体废物重点环境风险源清单。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固体废物设施用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创新和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处置价费形成机制。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落实危险废物全面系统治理
8、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审核和环境准入,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严格审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和新污染物的项目。严格落实新建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要求,明确管理对象和产生源头,预防二次污染,防控环境风险。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危险特性、环境风险等因素,建立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保持环境信用评价全覆盖,“无废城市”建设期间,确保灌云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全部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所有经营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9、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网络建设,对生活垃圾分出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对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小型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机构等产生的社会源危险废物开展摸底调查,完善收集网络建设,全面建成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处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危险废物流向监控,实现电子运单和转移电子联单对接。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成灌云县医疗废物集中收集、中转设施。
10、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布局建设危险废物收集、综合利用和处置单位,加快推进灌云飞灰填埋场项目建设。鼓励废盐产生单位自建利用处置设施,提高化工废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探索引进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飞灰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飞灰安全利用处置。探索“点对点”利用豁免管理,打通企业间资源化利用渠道。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纵向、横向补偿。
11、加强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动态更新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开展危险废物“一企一档”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工作情况定期报送制度。重点督查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和报告工作,推进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梳理危险废物贮存重点企业清单。依据《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 1091-2020)、《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通则》(DB32/T 4370-2022)、《废无机酸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 4371-2022)、《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 4372-2022)等标准,明确再生产物中污染物含量、种类限值、定期监测等要求,探索“再生回用”或“定向利用”方式,降低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物环境风险。配合市级建设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定医疗机构废弃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流程图,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备案要求,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贮存、交接、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四)健全农业固废收运体系,拓宽利用产品市场路径
12、推动现代农业生态低碳发展。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技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推动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等绿色新型健康养殖模式应用。引导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科学规划养殖区域、规模和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
13、健全农业固体废物收储体系。引导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 简化秸秆收储场地审批流程,完善离田补贴标准,畅通秸秆离田通道,提高企业和农户秸秆收储、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大力培育秸秆收储运服务主体。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利用网络,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常态化巡查指导,掌握第一手畜禽粪污产排数据及处理现状。根据拟出台的《连云港市废旧农膜管理办法》《连云港市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政策,规范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回收、贮存和处置,压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责任,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到2025年,灌云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全面落实《连云港市强制免疫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方案》,推动灌云县畜禽养殖户强制免疫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全覆盖。
14、推动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秸秆多渠道综合利用,鼓励支持食用菌基质化利用及秸秆工业原料化等秸秆高值化终端利用企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进秸秆沼气、沼肥利用,秸秆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等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深度研发,推动形成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7%以上,实现全县域禁烧目标。推进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多途径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分中心,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循环利用。推广“农场养猪”“果园养鸡”“稻田养鱼”等种养循环模式,探索秸秆、畜禽粪污、水生植物协同厨余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城乡有机固废协同制备有机肥方式。
15、加强综合利用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固体废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促进农业固体废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探索农作物秸秆好氧发酵制成基质还田之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增加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多样性和附加值。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还田管理规范性,积极研究还田固态肥和液态肥的产品标准。建立资源化产品体系,明确产品市场化应用方向,推进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制备的肥料、营养土和调理剂,分别用于还田施肥、市政绿化、改良土壤等;推进园林废弃物和农业秸秆主要制备工业燃料。研究制定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补贴政策,降低化肥施用量;建立肥料化产品安全试验基地,逐步扩大有机肥试验范围,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支持肥料还田和销售。
(五)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16、减少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产生。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加强绿色消费行为引导,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出行,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到2025年,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70%。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有序减少宾馆酒店等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应用范围,到2025年,全县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和行业塑料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进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到 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60%以上。
17、完善生活源固体废物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商超等公共单位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完善居民小区再生资源回收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暂存、运输、处置管理规范,完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提高有害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收运效率,到2025年底,有害垃圾贮存处置率达90%以上。完善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垃圾行为。建设“可回收物投放点-各片区归集点-县级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四级“两网融合” 体系,健全车辆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探索低值回收物回收利用路径,将报废机动车等产品类废物产生单位纳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8、补齐生活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短板。统筹建设生活源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推动焚烧飞灰、居民厨余垃圾、建筑垃圾等各类城市固废协同处理,加快灌云县生活垃圾飞灰填埋场建设,积极探索生活垃圾飞灰资源化利用。在确保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基础上,推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分散为辅、集中为主”的原则,完善厨余(餐厨)垃圾“就地+就近+集中”处理模式,推动灌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全过程监管,督促污泥产生单位跟踪、记录污泥的流向、用途、用量等情况,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等违法行为,保障市政污泥 100%无害化处理。
(六)完善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利用处置消纳
19、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成立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形成灌云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长效推进机制。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力度,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
20、强化分类收集和过程监管。制定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开展全县建筑垃圾统计工作。在居民小区建设“装修垃圾分类投放点” 试点,由物业公司或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延伸至小区服务, 指导居民进行装修垃圾分类分区存放。探索建立智慧工地信息平台,着力推进工程渣土运输管理智能化,对运输车辆的许可证、运输线路等进行实时追踪,推动县城区在建工地落实远程监控全覆盖,推动全县智能渣土运输车辆更新换代,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垃圾监控管理、节能减排和渣土运输中的应用。
21、提升建筑垃圾终端利用处置水平。规范灌云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活动,建设工程渣土消纳场所,落实工程渣土消纳场所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优先使用政策。在市政道路建设及政府投资类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鼓励政府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七)发展绿色海洋经济,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22、推动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海水养殖由近海养殖为主向深远海养殖为主转变。推广深水网箱养殖、紫菜玻璃钢插杆养殖、贝藻立体养殖,减少海洋养殖产生的垃圾量,逐步形成“品质健康”养殖新模式。
23、推动船舶垃圾收运处一体化。完善船舶垃圾接收贮存设施配备,督促船民将船舶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交由具有接收处置能力的港口码头、多功能船舶污染物收集船流动收集处置,或由社会化船舶服务企业有偿接收并转运至有资质企业进行集中处置。开展船员“无废城市”建设船舶垃圾管理宣传教育,加大非法排放船舶污染物行为打击力度,探索运行船舶固体废物接收转运处置电子联单,建立“防-管-治”三重外源废物管理体系,加强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和闭环管理,完善“船-港-城”一体化处理模式。
24、强化陆海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船舶、港口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以塑料垃圾治理为重点,持续开展“清漂行动”, 强化陆海统筹、源头治理,有效控制垃圾入海。推广海上环卫制度,实现近岸海域海洋垃圾治理全覆盖。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排查和微塑料专项调查,加大对重点河口的巡查和执法力度,逐步取缔“小、散、乱”渔港码头。
(八)强化市场技术监管,提升系统保障能力
25、打造先进技术体系。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以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等为重点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处置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鼓励核心企业纵深延展产业链,特别是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促进产业化发展;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固体废物交换系统,促进产废企业之间以及产废企业与利废企业之间的交换利用。协调清洁生产、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产品应用开发推广、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以及重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工程或基地项目建设。
26、建立活力市场体系。积极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支持按市场化原则配置绿色发展基金,依法落实对生产和使用先进环保设备的企业实施减免税、低息贷款、折旧优惠等鼓励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建立以资源环境绩效为导向的约束激励机制,依据工业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结果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落实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建立 “政府补贴+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联动的企业污染治理装备更新换代激励政策,推动各类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价费形成稳定机制。将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利用、处置企业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27、健全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针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出台规范性文件,梳理监管盲区,细化各类固体废物申报统计方式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协调联动”,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调机制,协同县生态环境、公安、经信、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将固体废物日常检查列入污染源双随机检查工作中,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行为。
28、创建“无废细胞”,弘扬“无废文化”。根据市级出台的“无废细胞”建设标准,积极创建“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酒店”“无废餐饮”“无废景区”“无废工地”等城市“无废细胞”,促进形成“无废城市”创建氛围,培育“无废”理念和文化。通过举办“无废文化日”“绿色商场”“绿色消费”等活动,推动“无废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理念,动员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增加公众对灌云县创建“无废城市”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无废文化”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无废”社会氛围,到2025年,开展“无废细胞”建设的单位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达到市级要求,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环境组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不低于95%。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建立定期调度和会商机制,定期组织专班讨论和培训,切实推进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察、考核等各项重点工作。建立“无废城市”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并将“无废城市”建设重要指标及成效纳入县污防办成员单位政绩考核。根据考核和评估情况,对“无废城市”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促进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技术指导,鼓励技术创新
组建包括政府部门、技术单位和产业协会等专家在内的“无废城市”建设专家库,作为全县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智囊团和指导员,强化技术交流,持续指导“无废城市”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高校、研究机构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政”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针对焚烧处置残渣、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等典型固体废物组织开展利用处置技术对接,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落地,积极鼓励关键工艺开展示范应用。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定向引进固体废物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资金保障,推进重点项目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的项目落地。引导支持财政、金融、税收、价格、投资、产业、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向“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领域聚集,保障“无废城市”相关示范项目的优先推进和落地见效。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列入实施方案项目清单的重点工程定向衔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发行绿色债券。鼓励支持引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对实施方案项目清单的重点工程,积极组织争取国家、江苏省相关补助资金的支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形成“无废”氛围
开展全面立体的“无废城市”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报纸、电视和网站)、新媒体(公众号、自媒体等)、户外载体(显示屏、宣传牌、横幅)等多渠道多平台方式大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积极创建“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酒店”“无废餐饮”“无废景区”“无废工地”等城市“无废细胞”,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创建“无废乡村”,促进形成“无废城市”创建氛围,培育“无废”理念和文化。通过举办“无废文化日”“绿色商场”“绿色消费”等活动推动“无废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理念,动员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增加公众对灌云县创建“无废城市”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无废文化”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无废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中小学学生的带动作用,开展“无废城市”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将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带入家庭、社区,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分类。及时公布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阶段性成效,宣传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的有益经验,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无废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
附件1. 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docx
附件2. 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2023—2025年)目标清单.docx
附件3. 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2023—2025年)任务清单.docx
解读链接:《灌云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