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89132/2022-00217 | ||
发布机构 | 灌云县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03-25 |
标 题 | 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经验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
内容概述 | 无 | ||
时 效 | 有效 |
信息来源:灌云县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4-11 17:40[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灌云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是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家乡,2021年启动实施41个项目。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该县认真分析项目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灌云模式”,逐渐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具现实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首要之举,大力度推进示范区建设。近年来,灌云县在努力跨越奋进、加快后发先至的征程中,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澳门皇家赌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市委澳门皇家赌场: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具有灌云特色的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之路。2021年,县委出台《澳门皇家赌场: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若干措施》(灌委办发〔2021〕15号),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富民兴村方面的积极作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从顶层规划设计到具体项目实施,从方向确定到项目选择,从要素保障到绩效管理,始终确保党组织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注重三级书记一起抓,县镇村齐推进,为示范区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示范区内龙苴镇石门村积极打造“支部书记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集结园”,夯实富民兴村人才支撑。为尽快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效应,石门村充分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田头党支部,打造“党员先锋示范田”,建立定人员、定责任、定方案,促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的“三定两促”机制,即确定参与党员名单,划定各自工作目标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促进村民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并增收、促进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石门村参加项目建设的30余名党员分成5个工作组,目标任务涉及农村产业发展(主要是示范区产业项目建设)、乡村建设(主要是示范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厕等)、乡村治理(主要是推行清单制、三个一张图)等。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改变群众卫生习惯、引导农户家前屋后卫生保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组织村民文化活动等。
二是坚持把集成政策支持作为关键之举,全方位扶持示范区建设。目前,村级发展的两大难题是人才和资金。人才方面,灌云县开展富民兴村先锋行动,全县招录100名乡村振兴专干进村社(其中龙苴、南岗共20人),组织130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下基层,组织30家优质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子,夯实富民兴村人才支撑。资金方面,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重点支持村集体发展经营性项目、壮大产业链项目,引导镇村高起点抓项目、高水平促增收。在全市首推“富民兴村贷”金融产品,以1000万元财政担保专项资金,撬动1亿元额度贷款,用于村集体发展增收产业,这些都为示范区村级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坚持把明确产业导向作为核心之举,一体化引领示范区建设。芦蒿产业在南岗镇、龙苴镇有广泛深厚的基础,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示范区围绕打造“灌云芦蒿”特色产业体系,推动芦蒿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一是打造核心生产基地。加强优质种苗扩繁,在南岗镇许相村改建芦蒿育苗中心、新建30亩芦蒿优质种苗扩繁基地,建设芦蒿生产专用物资销售服务网点,为芦蒿产业提供专业技术及物资服务,切实抓住芦蒿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不断提升设施化水平,重点围绕“日光温室芦蒿-番茄”“日光温室芦蒿-芸豆”等特色产品核心生产基地优化提升,加强生产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提升芦蒿品牌效应奠定基础。二是强化农产品专业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农产品集散地、预冷加工、冷链物流体系等,重点提升日光温室芦蒿、西红柿、芸豆等主导产业的储运销售能力。三是精心编排示范项目。示范区项目编排主要围绕巩固拓展灌云岗岭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构建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导向,以芦蒿、西红柿等优质蔬菜为主导,以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物流加工为配套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产业振兴推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变成发展红利,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坚持把创新运行机制作为根本之举,多层面保障示范区建设。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资金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创新四个层面工作机制。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为规范有序推动示范区建设,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建立项目推进“六制”工作法。即实行项目编制公示制。示范区内编制的所有41个子项目都要在相关镇村公示不少于7天,在县级实行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实行项目县级评审制。示范区内所有实施到村到户的子项目在所在镇、村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实施方案,经过县级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实行工作滞后提醒制。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对项目的建设进度、工程监管、项目验收、资产确权登记、后期资产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明显滞后的镇村,送达《工作事项滞后提醒单》,对滞后事项进行及时提醒,确保按时完成。实行问题督办制。在送达《工作事项滞后提醒单》限期内,对于仍没有明显效果或者推进缓慢的,下发《工作事项问题督办单》,交办镇村,实行督办整改。实行重大事项责任追究制。对经提醒、交办,仍不能按期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的(未落实整改)镇村或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实行重点工作一票否决制。对不能按期完成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的镇村或者单位,年度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示范区内建立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村集体发起设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自愿入股的,由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或流转给企业经营。确保农民既有土地的固定收益,又有工资收入,还有股金分红,实现农民在利益增值分配中的深度参与,增强农民支持项目建设意愿。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召开示范区所在村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统一思想,引导广大农民在示范区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农民在示范区建设中大显身手,真正成为示范区建设中的生力军。通过印发宣传单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知晓率,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参与示范区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为示范区建设增添群众力量。
创新技术服务机制。示范区充分利用好省“灌云芦蒿研发中心”、省农科院“灌云芦蒿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力量,重点开展芦蒿新品种扩繁、芦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栽培新模式推广、有机芦蒿栽培示范等工作,有效提高示范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建设推动示范区智慧管理中心的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构建示范区数字化检测体系,推动物联网技术向芦蒿、西红柿等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加快示范区智能化生产进程。
创新运营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明晰示范区与部门、镇村的职责边界,解决示范区内子项目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自示范区创建起,灌云县即成立由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任主任、两镇分管副镇长任副主任、所在村支部书记任长效管理人员的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形成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实现管理无漏洞、责任落实无盲区。构建由示范区管委会统筹抓总、县镇村协力合力、部门各司其职的跨部门、跨层级的高效治理模式。
2021年,灌云县示范区建设在乡村振兴领域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3次,省级媒体报道1次。灌云县南岗镇岗东村创造的“岗东模式”(“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先后被省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报告》、连云港市《领导参考》刊载。灌云县委、县政府举行了“岗东模式”田头新闻发布会,该模式成为全县经济薄弱村发展和低收入村增收的新模式之一,在县内省定经济薄弱村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